满清龙兴,全席盛筵
01 Feb 2023

  一:满族八大碗

  乾隆年间,正值满清国运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满汉民族文化交错,饮食市场也随之空前繁荣,“满汉全席”在此时应运而生,旋即迅速成为饮食业中翘楚,风头一时无两,地位逐渐升高。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满族八大碗即为满汉全席之一的下八珍,因其使用原料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所以深受民间欢迎,民间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丰富顷刻间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正宗的满族八大碗,由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种菜组成。

  《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从联系的史学视角来看,是我们今天回顾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味道凭证。

  二:东北八大炖

  大炖菜是满族人发明的,满族早年以渔猎为生,住在野外,迁徙不定,烹饪器具只有吊锅一种,自然只有炖这唯一一条出路。科学研究表明,炖菜是极为健康的一种烹饪方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也不会因为过度的加热而产生其他的有害物质。东北地方四季明确,冬天寒冷且时间较长,由此衍生出的代表性的东北八大炖,包括小笨鸡炖榛蘑、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大骨棒炖酸菜、牛腩炖萝卜、大鹅炖土豆、雪里蕻炖豆腐。作为招待来客的地方特色菜肴,八大炖不但体现着东北菜的分量和热度,更深藏着生活在黑土地上每一位东北人的纯真质朴和好客情怀。

  三:鳇鱼圈历史文化探究

  作为满清皇室的龙兴之地,黑龙江这方水土,在清朝顺治帝始,到康乾年间这一特别历史时段,伴随着专职地方采办的打牲乌拉衙门的建立发展和相关职能环节的日益完善,在特定角度上逐步实现了普通边疆省份到特定皇贡来源的转型过渡。

  为了保证皇宫贵族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可以享用到鲜美珍贵的鳇鱼,有充足的原材料举办盛大而精彩的鳇鱼大宴,打牲乌拉衙门的相关官员想到了修葺“鳇鱼圈”的好办法。

  鳇鱼圈分为活水鱼圈和死水鱼圈两种,活水鱼圈设置在江河岸畔,采借自然之力,将遴选出的鳇鱼放置其中,更多用于应付江水未经上冻时期的皇命需求;死水鱼圈则是由平整岩石筑成,洁净砂石铺底,极富艺术和仪式价值的鱼池型人工建筑,四周榆柳环绕,风光秀美,负责看管鱼圈者的住宿处和存渔具的地方就叫“打鱼楼”,据传康熙皇帝每年都会到鳇鱼圈做一些拉网捕鱼的活动,以此来表达对于先祖列宗的怀念和敬意,更体现一种砥砺自我,不忘本根的优秀精神导向。

  福成厚本次将鳇鱼圈传统文化作为江鱼文化和区域历史文化的落脚点和情怀归处,不单是为了向社会各界澄清有关于鳇鱼的诸多传闻线索,继承和还原满清宫廷鳇鱼宴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瑰宝,更是引领无数对中华文明历史心怀崇敬和无尽赤诚的宾朋贵客,通过依旧满载着前世风尘的古旧车马,通过深藏着古人审美意趣的窗棂梯木,实现在时间和空间的跳跃里,与自我灵魂的神奇碰撞,真真正正地穿越历史砂砾的阻隔,回到百余年前那个波澜壮阔又演绎了无数志典传奇的时代,与前尘往世中的某一位先辈祖先,实现血脉相连的绝美重逢。